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批复

时间:2024-07-10 01:34: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0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发[1998]390号

1998-06-29国家税务总局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请示》(深国税发[1998]14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电梯属于增值税应税货物的范围,但安装运行之后,则与建筑物一道形成不动产。因此,对企业销售电梯(自产或购进的)并负责安装及保养、维修取得的收入,一并征收增值税;对不从事电梯生产、销售,只从事电梯保养和维修的专业公司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进行的保养、维修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
  深圳市粤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系专门从事电梯保养、维修的专业公司。因此,对其所取得的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应当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细则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细则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7〕99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6号)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国防科工委令第18号),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管理,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四日    







云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云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管理,规范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和销售行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的民用爆炸物品销售是指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所列产品的活动。

  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是指按照相关规定取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的省内及省外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

  第三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必须依照本细则取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方可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可以销售本企业生产的民用爆炸物品。

  第四条 云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是本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的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全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进行规划和监管,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负责全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申请的审核、批准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颁发、年检及日常监督管理;决定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网点建设;建立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具体办法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商省财政厅研究制定。

  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提出本行政区域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及销售网点建设申请的受理、初审;协助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的销售情况备案;按照有关规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上级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监督管理部门对销售许可申请及销售网点建设申请进行查验,负责监督经营企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销售活动。

  第五条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确保安全”的要求,原则上只许可在州(市)以上设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单位。原县级及其他民用爆炸物品销售单位,可以作为州(市)民用爆炸物品销售单位的销售网点。

  第六条 鼓励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安全服务用户为目标,发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配送和爆破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第二章 申请与审批



  第七条 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符合全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规划的要求。

  (三)符合规模经营和确保安全的要求。

  (四)具有独立产权的经营场所和专用仓库,专用仓库储存量不得小于150吨,并且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符合规定的民爆仓库的储存总量应当与前三年的平均销售量相匹配。平均销售量在5000吨以下时,仓库储存总量应当大于150吨;平均销售量在10000吨以下时,仓库储存总量应当大于300吨;平均销售量在20000吨以下时,仓库储存总量应当大于450吨;平均销售量在20000吨以上时,仓库储存总量应当大于600吨。

  (五)销售场所和专用仓库的设计、结构、材料、安全距离以及防火、防爆、防盗、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六)有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押运员、驾驶员。有符合规定的爆炸物品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运输车辆数量应与销售规模相匹配且不得少于2辆。

  (七)安全评价达到安全级标准。

  (八)按照《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的要求,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在本省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申请文件;

  (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申请审批表》(1式3份,见附件1);

  (三)州(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意见;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新设立的企业提供);

  (五)注册资金的验资证明文件;

  (六)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

  (七)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押运员、驾驶员)任职安全资格证书或专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八)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经营场所、专用仓库、专用运输车辆的查验证明,专用仓库的1:500比例尺的平面布置图和四邻地形图,并提供内外部安全距离表;

  (九)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文件;

  (十)所在行政区域内的销售网点按照本条规定提交的申报材料;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继续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活动的企业,应当在届满前3个月内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提出换证申请。

  第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申报审批程序:

  (一)申请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由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初审。申请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的销售网点,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初审,初审符合条件的,报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中要验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呈报申请材料的初审意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呈报申请材料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在审查中,如发现有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将决定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三)省政府国防科工办自收到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初审通过的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和必要的现场查验(现场查验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内),作出核发或不予核发《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申请《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企业和销售网点,应选择具有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本企业的销售条件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应按照《民用爆破器材安全评价导则》及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价,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并对安全评价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登记类型、有效期、许可销售的品种和储存能力,所在行政区域内销售网点的相关情况。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的销售网点,凭省政府国防科工办的批复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副本,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可以从所属州(市)销售企业购进民用爆炸物品进行销售。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后3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登记类型等内容发生变更的,企业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原发证机关审核后换发新证。

销售品种、储存能力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30日内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提出变更申请。经审查,符合第七条规定条件的,办理变更手续;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换发新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在本省内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时,应当同时提供质量体系认证的相关证书。

  第十五条 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应当将准备销售且近一年内未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过的民用爆炸物品样品,在销售前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检测达不到标准的不得销售。经营企业还应当将准备销售并经检测达标的民用爆炸物品的标样和适用的相关技术、性能标准,提供检测机构存档,作为产品辨识的依据。

  第十六条 民用爆炸物品买卖双方依法进行民用爆炸物品交易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签订年度购销合同,并将合同报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备案。民用爆炸物品的购销行为,应当严格在有效的购销合同的规范下,在合同约定的区域内进行。

  第十七条 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不得超核定许可的品种、产量和储存能力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销售或者超能力储存民用爆炸物品。

  省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应当在《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许可的地域范围和工商登记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民用爆炸物品交易。

  省外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在本省内销售民用爆炸物品,应当在购销合同约定的购买单位在我省工商登记的行政区域内进行交易。

  第十八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应当自民用爆炸物品买卖成交之日起3日内,将销售的品种、数量和购买单位向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备案情况按月汇总后报省政府国防科工办。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活动,按照国防科工委《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的要求,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和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办负责。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提交《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年检表》(1式3份,见附件2)。省政府国防科工办自收到年检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检工作。符合条件的,在年检表上盖章;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企业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获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后,连续两年销售量都达不到该企业前三年平均销量的,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予以告诫,被告诫的企业应当积极进行新的整合。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一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办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

  (一)超出销售许可的品种进行销售的;

  (二)向没有《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的单位销售民用爆炸物品的;

  (三)因管理不善致使民用爆炸物品丢失或被盗的;

  (四)未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销售民用爆炸物品的;

  (五)超量储存民用爆炸物品或者将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同处储存的;

  (六)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整改期限内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七)发生重特大事故不宜恢复销售活动的;

  (八)销售企业转让、买卖、出租、出借销售许可证的;

  (九)未按照有关规定备案的。

  第二十二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办报请国防科工委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

  (一)销售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

  (二)销售产品的品种、数量超出生产许可范围的。

第二十三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审查、审批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未涉及到的内容,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我省关于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1.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申请审批表(略)

2.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年检表(略)




关于印发牡丹江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牡丹江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牡政发〔2003〕11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牡丹江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3届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施行。

二○○三年十月十三日

牡丹江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根据《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物并且排放量占当地污染负荷80%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权限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污染物临时排放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和本辖区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划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结合本地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拟定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根据经批准的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确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排污单位。
第五条排污单位应当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申请和领取排污许可证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排污单位的申请,对排污单位排污状况进行审查,应当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核定排放总量指标。
第七条凡涉及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物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当地的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核定允许的排放量。没有总量指标的地区一律不准再上新项目。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污总量控制在排放总量指标内、生产工艺和设备符合产业政策、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
第九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超出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及超过排放总量指标的单位,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规定限期削减排污量。经削减达到要求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阶段,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对符合要求的,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环境保护设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省控重点排污单位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排放总量指标进行初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排放总量指标进行核定后,上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证。
市控、县(市)控重点排污单位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排放总量指标进行初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排放总量指标核定后统一发证。
其他排污单位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排放总量指标进行核定并发证。
第十二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前2个月,应当重新申请换证。
第十三条排污许可证实行年审制。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排污许可证年审手续。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正本应当放在明显地方,便于监督;副本用于检查、核定和记录。
第十五条位于城市集中供热(供汽)网敷设区域内的燃煤锅炉,应当按要求并入集中供热(供汽)网,未按要求并入集中供热(供汽)网的供热(供汽)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许可限值为零。
第十六条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发生重大变化或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排污单位发生兼并、分立、改制、更名等情形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排污许可证。
第十七条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停业或届满后不再排污的,以及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关闭的,应当将排污许可证交回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内扩大生产规模,应当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不增加排污量。确需增加排污量的,必须提前3个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通过排放总量指标交易方式解决。
第十九条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在本地区的排污单位之间相互调剂,实行排放总量指标有偿转让。鼓励排污单位采取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等措施,将削减的低于排污许可证的差额排放总量指标进行交易。
排放总量指标有偿转让,应当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重新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条持证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主要污染物。
第二十一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在主要排污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动监测网络联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自动监测。
第二十二条排污单位所排放的污染物量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进行监测、统计;不具备监测条件的,也可按排污系数、物料衡算、经验估算等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来确定。
第二十三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每季开始的15日内向发证机关申报上一季排污量,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资料,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当提交治理进展情况。
第二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抽测检查,并可以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予以必要的配合。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如与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9月24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牡丹江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管理办法》(牡政发〔1992〕3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