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2 00:16: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加强动物性产品检疫(以下简称动检)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试行)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动检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动检监管机构)及其兽医卫生监督员(以下简称监督员)进行动检监督管理,处理动检违法行为和动检案件,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动检监督管理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二)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的原则。
(三)管帮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动检监管机构及其监督员实行动检监督管理,要依照常规监督管理、复议监督管理、移送处理和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进行。
第五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动物、动物性产品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搞好动检监管机构建设。
工商、公安、卫生、商业、交通、城建、税务、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动检监管机构共同做好动检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动检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均有检举、揭发、制止的权利,有关部门应为其保守秘密,查证属实的,应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检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市、县(市)、区畜牧行政部门为动检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县(市)、区动检机构为动检监督管理机构,在所辖区域管理权限内负责动检监督管理工作。
下级动检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受上级动检监管机构的业务监督指导。
第八条 动检监管机构的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经营动物、动物性产品及有关兽医卫生的监测、检疫工作;对单位、个人执行有关动检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纠正和制裁违反有关动检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处理动检纠纷,受理动检案件。
(三)负责《兽医卫生合格证》的审批、发放和管理工作。
(四)负责对动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有关动检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工作。
(五)负责动检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和信息交流工作。
(六)负责其他动检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 动检监管机构内设监督员。监督员经市畜牧行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监督员证书、证章。
监督员的工作受同级动检监管机构的领导并受上级动检监管机构的监督指导。
第十条 动检监管机构处理动检违法行为及案件,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一)县(市)、区级动检监管机构管辖下列动检违法行为及案件:
1、本辖区内的动检违法行为及案件。
2、畜牧行政部门和上级动检监管机构指定办理的动检案件。
(二)市动检监管机构管辖下列动检违法行为及案件
1、跨越两个县(市)、区以上的动检案件。
2、畜牧行政部门和上级动检监管机构指定办理的动检案件。
3、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动检案件。
第十一条 动检监管机构的监督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是畜牧行政部门及其动检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并具有中等以上兽医专业学历。
(二)熟悉兽医业务,连续从事兽医工作五年以上,具有独立动检监督管理工作能力。
(三)熟悉和掌握有关动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十二条 监督员职责:
(一)有权进入动物饲养、动物性产品经营及有关兽医卫生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合理采样,索取资料。
(二)有权纠正和处理单位或个人违反动检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三)负责所辖区域的国营、集体和个人所属的动物、动物性产品的经营、屠宰、加工、贮藏、运输等现场及各个流通环节的动检监督检查,根据情况进行抽检、补检、重检,发现有扩散病源的动物、动物性产品有权封存检验。
(四)负责兽医卫生检疫员检疫结果和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负责承办畜牧行政部门和动检监管机构交办的动检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动检监管机构和监督员应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充分保护动物、动物性产品经营、屠宰、加工、运输、销售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无故拖延或拒绝案件的处理。凡有上述行为者,畜牧行政部门应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检举、控告动检监管机构及其监督员的非法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常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动检监督机构应当经常派出监督员执行现场巡回或指定监督检查任务,依照有关动检法律、法规、规章监督检查执法情况和查处违法案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监督员执行职务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出勤时要着装整洁,标志明显,携带工具,据证齐全。
(二)对被检的当事人要出示证件,讲明政策。
(三)全面巡回检查,认真了解情况,纠正一般违法行为。
(四)对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当事人、见证人了解情况,做好调查笔录。
(五)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收集有关的证据材料。
(六)根据证据所认定的事实、危害程度、非法所得数额、社会影响等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做出处理决定。
(七)依据权限范围自行决定或报动检监管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处理决定。
(八)监督检查后,经处理的案件应有完整的材料,归档立卷。并要定期向动检监管机构报告工作。
第十六条 动检监管机构及其监督员查处违法案件和行政纠纷所依据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现场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视听材料。
第十七条 监督员可直接决定的行政处罚:
(一)警告,限期改进。
(二)责令公开检查,具结保证。
(三)罚款额一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四)责令停业改进期限五日以内。
(五)追回、扣押、没收或销毁违禁动物、动物性产品。
第十八条 动检监管机构可直接决定的行政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赔偿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罚款额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四)责令停业改进期限五日至十五日。
(五)吊销《兽医卫生合格证》。
第十九条 动检监管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处罚:
(一)罚款额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二)其它应报请批准的行政处罚事项。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七、十八、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必须签发《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并送达被处罚单位或个人,限期执行;扣押、没收、销毁实物或罚款兑现时,必须签发正式收据或证明书。
各项行政处罚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二十一条 没收的动物、动物性产品,必须在兽医卫生检疫人员监督下,按不同情况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费用一律由畜、货主承担。扣押的动物、动物性产品,动检监管机构必须妥善保管,保管费用由畜、货主承担。超过保管期限不履行行政处罚,又不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拆
的,动检监管机构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定点拍卖扣押的动物、动物性产品,拍卖的收入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二条 动检监管机构及其监督员直接决定的行政处罚,当事人当场表示服从并立即兑现,或现场能立即解决的纠纷,可免去立案程序,但必须有当事人签字(盖章)的完整记录。
第二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案处理:
(一)超越处罚权限,或者当场处罚不服的案件。
(二)有检举揭发材料,同时又具备基本违法事实的案件。
(三)有关行政机关移送处理,应当追究责任的案件。
(四)上级动检监管机构指定办理的案件。
(五)其它应立案处理的案件。
第二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撤销原案;
(一)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事实的。
(二)有违法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予以行政处罚的。
(三)其它有必要理由和原因撤销原案的。
第二十五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结案:
(一)已履行处罚或处理决定的。
(二)全案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
(三)当事人申请复议,复议机构已作出复议处理决定的。
(四)由于当事人死亡、失踪等原因无法追究责任的。
(五)其他原因应予结案的。
第二十六条 由于动检监管机构负责人或办案人员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等原因造成无法结案的,对有关人员除责令赔偿办案所耗费用外,所在畜牧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动检监管机构立案办理案件,应由一名监督员、两名检疫员组成合议组处理案件,合议组应审查证据、认定事实、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呈报动检监管机构负责人审签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违反本办法,辱骂、殴打执行职务监督员和妨碍监督员行使职权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复议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动检监管机构及其监督员、检疫员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申请复议。但对违禁动物、动物性产品的处理决定,必须立即执行。
第三十条 复议机构作出复议决定后,当事人在限期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交付原案件处理机构执行。原案件处理机构将执行情况报复议机构备案。
第三十一条 复议处理的案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书面处理或立案处理的形式,复议立案处理的案件可参照常规监督有关立案处理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申请复议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申请强制执行和移送处理
第三十三条 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不履行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动检监管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罚款的处理决定,每拖延一日交罚款额5‰的滞纳金。
第三十四条 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动检监管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和有关案件材料,强制执行费用由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 动检监管机构在监督管理或复议处理案件时,发现不属于本机构所辖案件,应当主动填发《移送处理通知书》,连同有关案卷和证据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机构处理。动检监管机构也可根据需要协商联合办案。
第三十六条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动检监管机构应填发《移送处理通知书》,并连同有关案件的证据材料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动检监管理机构的检疫员可参照监督员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其处罚权限为一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0年11月20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监管报表表样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监管报表表样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保险公司:
根据财政部新颁布的《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我们对原保险监管报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修订。为了统一保险监管报表,现将修订后的表样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修订的保险监管报表使用保监会的新编号;
二、上报保监会的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三、各保险公司可设计本公司的报表封面。封面上应注明:公司名称(外资保险公司应加注英文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时段(年、半年、季、月报)、送出日期等,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四、保险监管报表一律使用A4型纸;
五、上报保监会的正式报表为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为装订成册的,另一份为未装订的;
六、在保监会派出机构设立前,各保险公司的保险监管报表仍须报送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一份。
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保监会联系。
特此通知

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指标月报表
保监统M1-01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单位:万元
------------------------------------
指标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年同期金额
----------------|--------|----------
一、保费收入 | |
----------------|--------|----------
1.财产险 | |
----------------|--------|----------
2.人身意外伤害险 | |
----------------|--------|----------
3.健康险 | |
----------------|--------|----------
4.寿险 | |
----------------|--------|----------
二、各项赔款和给付 | |
----------------|--------|----------
1.财产险 | |
----------------|--------|----------
2.人身意外伤害险 | |
----------------|--------|----------
3.健康险 | |
----------------|--------|----------
4.寿险 | |
----------------|--------|----------
三、退保金 | |
----------------|--------|----------
四、手续费支出 | |
----------------|--------|----------
五、佣金支出 | |
----------------|--------|----------

六、营业费用 | |
----------------|--------|----------
七、预计利润(税前) | |
----------------|--------|----------
八、银行存款 | |
----------------|--------|----------
其中:活期 | |
----------------|--------|----------
定期 | |
----------------|--------|----------
九、应收保费 | |
----------------|--------|----------
十、贷款 | |
----------------|--------|----------
十一、投资 | |
----------------|--------|----------
其中:国债 | |
----------------|--------|----------
金融债券 | |
----------------|--------|----------
其他证券 | |
----------------|--------|----------
房地产 | |
----------------|--------|----------
三产投资 | |
----------------|--------|----------
十二、固定资产原值 | |
----------------|--------|----------
减:累计折旧 | |
------------------------------------

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指标月报表
续表
------------------------------------
指标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年同期金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
----------------|--------|----------
十三、在建工程 | |
----------------|--------|----------
十四、保户储金 | |
------------------------------------
总经理: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1.指标项目一至七在本期金额栏填本年累计发生额,在上年同期金额栏
填上年同期累计发生额;
2.指标项目八至十四在本期金额栏填期末余额,在上年同期金额栏填上
年同期期末余额;
3.本表由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
监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填报
同级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保监统S1-01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资 产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流动资产: | | |
-------------------|----|-----|-----
现金 | 1 | |
-------------------|----|-----|-----
银行存款 | 2 | |
-------------------|----|-----|-----
短期投资 | 4 | |
-------------------|----|-----|-----
拆出资金 | 5 | |
-------------------|----|-----|-----
保户质押贷款 | 6 | |
-------------------|----|-----|-----

应收利息 | 7 | |
-------------------|----|-----|-----
应收保费 | 8 | |
-------------------|----|-----|-----
应收分保账款 | 9 | |
-------------------|----|-----|-----
应收款项小计 | 10 | |
-------------------|----|-----|-----
减:坏账准备 | 11 | |
-------------------|----|-----|-----
应收款项净额 | 12 | |
-------------------|----|-----|-----
预付赔款 | 14 | |
-------------------|----|-----|-----
存出分保准备金 | 15 | |
-------------------|----|-----|-----
存出保证金 | 16 | |
-------------------|----|-----|-----
其他应收款 | 18 | |
-------------------|----|-----|-----
材料物品 | 20 | |
-------------------|----|-----|-----
低值易耗品 | 21 | |
-------------------|----|-----|-----
待摊费用 | 22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23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24 | |
-------------------|----|-----|-----
其他流动资产 | 25 | |
-------------------|----|-----|-----
流动资产合计 | 27 | |
-------------------|----|-----|-----
长期投资: | | |
-------------------|----|-----|-----
长期债券投资 | 29 | |
-------------------|----|-----|-----
拨付所属资金 | 30 | |
-------------------|----|-----|-----
长期贷款 | 32 | |
-------------------|----|-----|-----
减:贷款呆账准备 | 33 | |
-------------------|----|-----|-----
固定资产: | | |
-------------------|----|-----|-----
固定资产原值 | 37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资 产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减:累计折旧 | 38 | |
-------------------|----|-----|-----
固定资产净值 | 39 | |
-------------------|----|-----|-----
在建工程 | 40 | |
-------------------|----|-----|-----
固定资产清理 | 41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42 | |
-------------------|----|-----|-----
固定资产合计 | 43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 | |
-------------------|----|-----|-----
无形资产 | 44 | |
-------------------|----|-----|-----

长期待摊费用 | 45 | |
-------------------|----|-----|-----
存出资本保证金 | 46 | |
-------------------|----|-----|-----
抵债物资 | 47 | |
-------------------|----|-----|-----
其他长期资产 | 48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 49 | |
-------------------|----|-----|-----
| | |
-------------------|----|-----|-----
资产总计 | 50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 |
-------------------|----|-----|-----
流动负债: | | |
-------------------|----|-----|-----
短期借款 | 51 | |
-------------------|----|-----|-----
拆入资金 | 52 | |
-------------------|----|-----|-----
应付手续费 | 53 | |
-------------------|----|-----|-----
应付佣金 | 55 | |
-------------------|----|-----|-----
应付分保账款 | 56 | |
-------------------|----|-----|-----
预收保费 | 57 | |
-------------------|----|-----|-----
预收分保赔款 | 58 | |
-------------------|----|-----|-----
存入分保准备金 | 59 | |
-------------------|----|-----|-----

存入保证金 | 60 | |
-------------------|----|-----|-----
应付工资 | 61 | |
-------------------|----|-----|-----
应付福利费 | 62 | |
-------------------|----|-----|-----
应付保户利差 | 63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应付利润 | 64 | |
-------------------|----|-----|-----
应交税金 | 65 | |
-------------------|----|-----|-----
其他应付款 | 67 | |
-------------------|----|-----|-----
预提费用 | 68 | |
-------------------|----|-----|-----
未决赔款准备金 | 69 | |
-------------------|----|-----|-----

其中:已发生未报告责任准备金 | | |
-------------------|----|-----|-----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 70 | |
-------------------|----|-----|-----
保户储金 | 71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72 | |
-------------------|----|-----|-----
其他流动负债 | 73 | |
-------------------|----|-----|-----
系统往来 | 74 | |
-------------------|----|-----|-----
流动负债合计 | 75 | |
-------------------|----|-----|-----
长期负债: | | |
-------------------|----|-----|-----
长期责任准备金 | 76 | |
-------------------|----|-----|-----
寿险责任准备金 | 77 | |
-------------------|----|-----|-----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 78 | |
-------------------|----|-----|-----
保险保障基金 | 81 | |
-------------------|----|-----|-----
长期借款 | 82 | |
-------------------|----|-----|-----
长期应付款 | 84 | |
-------------------|----|-----|-----
外币兑换 | 85 | |
-------------------|----|-----|-----
住房周转金 | 86 | |
-------------------|----|-----|-----
其他长期负债 | 88 | |
-------------------|----|-----|-----
长期负债合计 | 89 | |
-------------------|----|-----|-----
负债合计 | 90 | |
-------------------|----|-----|-----
所有者权益: | | |
-------------------|----|-----|-----
实收资本 | 91 | |
-------------------|----|-----|-----
上级拨入资金 | 92 | |
-------------------|----|-----|-----
资本公积 | 93 | |
-------------------|----|-----|-----
盈余公积 | 94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其中:公益金 | 95 | |
-------------------|----|-----|-----

总准备金 | 96 | |
-------------------|----|-----|-----
未分配利润 | 97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98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100 |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本表由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
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填报同级
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业务费用明细表
(季报)
保监统S1-02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 | |本年累| | | |本年累
科 目 |行次|本期数| | 科 目 |行次|本期数|
| | |计数 | | | |计数
-----------|--|---|---|-------------|--|---|---
一、手续费支出 |1 | | |26.劳动保险费 |30| |
-----------|--|---|---|-------------|--|---|---
二、佣金支出 |2 | | |27.劳动保护费 |31| |
-----------|--|---|---|-------------|--|---|---
三、营业费用 |3 | | |28.待业保险费 |32| |
-----------|--|---|---|-------------|--|---|---
(一)业务管理费 |4 | | |29.车船使用费 |33| |
-----------|--|---|---|-------------|--|---|---
1.邮电费 |5 | | |30.银行结算费 |34| |
-----------|--|---|---|-------------|--|---|---
2.印刷费 |6 | | |31.取暖降温费 |35| |
-----------|--|---|---|-------------|--|---|---
3.差旅费 |7 | | |32.安全防卫费 |36| |
-----------|--|---|---|-------------|--|---|---
4.会议费 |8 | | |33.诉讼公正费 |37| |
-----------|--|---|---|-------------|--|---|---
5.水电费 |9 | | |34.开发转让费 |38| |
-----------|--|---|---|-------------|--|---|---

6.租赁费 |10| | |35.电子设备运转费 |39| |
-----------|--|---|---|-------------|--|---|---
7.修理费 |11| | |36.低值易耗品摊销 |40| |
-----------|--|---|---|-------------|--|---|---
8.外事费 |12| | |37.印花税 |41| |
-----------|--|---|---|-------------|--|---|---
9.公杂费 |13| | |38.房产税 |42| |
-----------|--|---|---|-------------|--|---|---
10.咨询费 |14| | |39.车船使用税 |43| |
-----------|--|---|---|-------------|--|---|---
11.审计费 |15| | |40.土地使用税 |44| |
-----------|--|---|---|-------------|--|---|---
12.绿化费 |16| | |41.其他 |45| |
-----------|--|---|---|-------------|--|---|---
13.无形资产摊销 |17| | |(二)固定资产折旧费 |46| |
-----------|--|---|---|-------------|--|---|---
14.企业财产保险费 |18| | |(三)提存坏账准备金 |47| |
-----------|--|---|---|-------------|--|---|---
15.长期待摊费用 |19| | |(四)提存投资风险准备金 |48| |
-----------|--|---|---|-------------|--|---|---

16.住房公积金 |20| | |(五)提存贷款呆账准备金 |49| |
-----------|--|---|---|-------------|--|---|---
17.社会统筹保险费 |21| | |(六)宣传费 |50| |
-----------|--|---|---|-------------|--|---|---
18.上交管理费 |22| | |(七)防预费 |51| |
-----------|--|---|---|-------------|--|---|---
19.同业公会会费 |23| | |(八)招待费 |52| |
-----------|--|---|---|-------------|--|---|---
20.学会会费 |24| | | |53| |
-----------|--|---|---|-------------|--|---|---
21.董事会费 |25| | | |54| |
-----------|--|---|---|-------------|--|---|---
22.工会经费 |26| | | |55| |
-----------|--|---|---|-------------|--|---|---
23.职工工资 |27| | | |56| |
-----------|--|---|---|-------------|--|---|---
24.职工教育费 |28| | | |57| |
-----------|--|---|---|-------------|--|---|---
25.职工福利费 |29| | | 合 计 |58|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本表由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会,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填报
同级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表
(季报)
保监统S1-03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上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年收益
行| |--------|--------|-----------
| 资金运用 | |占总资产 | |占总资产 |已到账| |
次| |金额| |金额| | |应收收益|合计
| | |比例(%)| |比例(%)|收益 | |
--|--------------|--|-----|--|-----|---|----|--
| |1 | 2 |3 | 4 | 5 | 6 |7
--|--------------|--|-----|--|-----|---|----|--
1|一、银行存款 | | | | | | |
--|--------------|--|-----|--|-----|---|----|--
2| 1.人民银行存款 | | | | | | |
--|--------------|--|-----|--|-----|---|----|--
3| 2.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 | | | | | |
--|--------------|--|-----|--|-----|---|----|--
4| 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 | | | | | |
--|--------------|--|-----|--|-----|---|----|--

5| 4.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 | | | | | |
--|--------------|--|-----|--|-----|---|----|--
6|二、证券投资 | | | | | | |
--|--------------|--|-----|--|-----|---|----|--
7| 1.政府债券 | | | | | | |
--|--------------|--|-----|--|-----|---|----|--
8| 其中:长期 | | | | | | |
--|--------------|--|-----|--|-----|---|----|--
9| 短期 | | | | | | |
--|--------------|--|-----|--|-----|---|----|--
10| 2.中央银行债券 | | | | | | |
--|--------------|--|-----|--|-----|---|----|--
11| 其中:长期 | | | | | | |
--|--------------|--|-----|--|-----|---|----|--
12| 短期 | | | | | | |
--|--------------|--|-----|--|-----|---|----|--
13| 3.金融机构债券 | | | | | | |
--|--------------|--|-----|--|-----|---|----|--
14| 其中:长期 | | | | | | |
--|--------------|--|-----|--|-----|---|----|--
15| 短期 | | | | | | |
--|--------------|--|-----|--|-----|---|----|--

16| 4.公司债券 | | | | | | |
--|--------------|--|-----|--|-----|---|----|--
17| 5.股票 | | | | | | |
--|--------------|--|-----|--|-----|---|----|--
18| 上市股票 | | | | | | |
--|--------------|--|-----|--|-----|---|----|--
19| 不上市股票 | | | | | | |
--|--------------|--|-----|--|-----|---|----|--
20|三、贷款 | | | | | | |
--|--------------|--|-----|--|-----|---|----|--
21| 1.担保贷款 | | | | | | |
--|--------------|--|-----|--|-----|---|----|--
22| 2.抵押贷款 | | | | | | |
--|--------------|--|-----|--|-----|---|----|--
23| 3.人寿保单质押贷款 | | | | | | |
--|--------------|--|-----|--|-----|---|----|--

24| 4.其他贷款 | | | | | | |
--|--------------|--|-----|--|-----|---|----|--
25| 其中:委托贷款 | | | | | | |
--|--------------|--|-----|--|-----|---|----|--
26|四、房地产投资 | | | | | | |
--|--------------|--|-----|--|-----|---|----|--
27|五、拆出资金 | | | | | | |
--|--------------|--|-----|--|-----|---|----|--
28|六、其他投资 | | | | | | |
--|--------------|--|-----|--|-----|---|----|--
29| 合 计 | | | | | | |
--|--------------|--|-----|--|-----|---|----|--
30| 总资产 | | | | | |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1.本年收益只在第四季度填报。
第七栏各项本年收益合计=第五栏已到账收益+第六栏应收收益。
2.本表由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会。

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表
(季报)
保监统S2-01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项 目 |行次| 本期数 |本年累计数
-----------------------|--|-----|-----
一、保险业务收入 |1 | |
-----------------------|--|-----|-----
1.保费收入 |2 | |
-----------------------|--|-----|-----
2.分保费收入 |3 | |
-----------------------|--|-----|-----
3.追偿款收入 |4 | |
-----------------------|--|-----|-----

二、保险业务支出 |7 | |
-----------------------|--|-----|-----
1.赔款支出 |8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一月五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充分吸收两种医学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到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机构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西医结合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优势和特色发挥的还不够充分,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理论、临床及方法学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发掘、整理、研究、阐释中医药学的经验真知和理论精华,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研究中西医结合点为主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吸收和利用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深入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特别是针对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新理论、新方案和新方法;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著、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基地;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标准规范,整体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二、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基地建设,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医疗资源配置。各地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调整卫生资源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尚未建立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或改建)一所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强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专科医院建设。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向中西医结合医院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间,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合作、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

  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室要以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员为主体,设置及装备条件要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有条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应设立研究机构,加强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建设工作,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室内涵建设,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与优势。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室要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逐步形成若干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或技术中心;专科性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要突出重点,逐步形成特色与优势。要强化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积极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重视和加强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已有的2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项目建设,巩固各级中西医结合专科项目建设成果,在全国逐步形成专业覆盖面广、地区分布合理、专科优势互补、运行机制良好、规模效益明显的中西医结合优势专科基地,发挥其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成果推广等方面作用,使其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医疗及临床科研技术中心。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人事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改革。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确保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工作绩效,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政府举办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上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双向转诊的作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

  (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是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具有特色和优势。有条件的地区争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开展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建设,使其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基地、研究基地及人员培训基地;鼓励在地级以上传染病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科和中西医结合病房,保证传染病患者能直接得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室应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建设,不断提高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中西医结合队伍

  (七)充分利用现有中医药和卫生教育资源,加强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系统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举办不同层次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研究班,鼓励西医人员离职学习中医,使各级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的中西医结合医生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是中西医结合专科人才培训中心,应承担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培训任务;各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专科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担起本地区中西医结合骨干人才的培训工作。

  积极举办国家级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项目。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容、标准,鼓励和吸引更多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人员充实到中西医结合队伍中去。

  在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培养中西医结合人员坚持实践第一的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中西医结合人员应加强与中医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促进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八)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完善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扩大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规模。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办好7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争取开办长学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适当增加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数量,根据需要力争在3年内使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有较大增加。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举办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中西医结合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训目标,组织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编写好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用书。有计划地开展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九)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培养。要充分发挥老一辈中西医结合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一代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鼓励老中西医结合专家通过师承形式培养学术继承人,加速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的成长。到"十五"期末,国家有计划地培养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25名、技术骨干200名和高级管理人才100名。

  (十)各地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具有较好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培训,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作用。

  四、加快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

  (十一)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以临床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为核心,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深入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

  (十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是提高防病治病能力。要在总结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诊断标准,优化治疗方案,完善疗效评价体系,使局部的诊疗优势成为整体优势;要选准优势病种,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和新药物,不断有所突破。要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以27个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为基础,有计划开展单病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最佳诊疗方案。要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规律的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理论框架和诊疗体系。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要面向临床,重点是揭示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作用规律和疗效机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要深入开展中医"证"与"治则治法"的现代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及方药效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以及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现代研究等,推动中西医结合在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

  (十三)深化中西医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建设。保持科研队伍的相对稳定,抓好重点研究室的规划和建设,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与物质保障。鼓励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医疗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的技术合作,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十四)加强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管理。科研项目的管理要实行课题制,重大攻关项目要突出首席专家的作用。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要及时总结,进行技术推广。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应成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设计、评价中心,以承担区域性技术咨询与评估工作。鼓励按照GCP的标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标准的临床科研协作攻关。

  各地应积极推广技术成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认真总结老一辈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典型经验,同时,注意跟踪国际上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借鉴。

  五、加强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五)加强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总结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的做法,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建设标准。研究各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六)推进中西医结合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中西医结合信息技术、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中西医结合信息网络,为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开发、对外交流提供信息支持。

  (十七)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中西医结合对外交流与合作。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建立国家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正常渠道,鼓励各中西医结合医疗、研究机构与国外学术机构建立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中西医结合人员交流,促进设立中西医结合对外科技合作项目。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科研成果,扩大中西医结合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

  (十八)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中西医结合作为本部门重要工作职责,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领导,安排具体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制定和实施中医药工作方案时,充实完善中西医结合工作内容,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西医结合各项工作的落实。

  (十九)加强中西医结合政策研究,为中西医结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对西医人员离职、在职学习中医,在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应有相应的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科研机构中的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学术团体在引导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规范行业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的投入,为中西医结合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各地在争取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动员和筹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捐资,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各级中西医结合机构要本着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经济管理,不断提高效益。